top of page
精選系列
Jun 28, 2018
延伸報導:一個不能失去的勞工視野 - 訪惟工新聞
在 Breakazine 052《職場臥底行動》裡,我們記錄了一系列職場臥底的求生故事,理解打工仔面對剝削時,需要得到合適支援和發聲渠道。我城有不少默默耕耘支援打工仔的民間組織,我們將會有一系列網上報導,讓讀者理解他們的處境,和聆聽他們堅持為工人服務的心聲。...
137
Jun 26, 2018
延伸報導:以關注基層勞工為志 - 訪「工學同行」成員Franco
在 Breakazine 052《職場臥底行動》裡,我們記錄了一系列職場臥底的求生故事,理解打工仔面對剝削時,需要得到合適支援和發聲渠道。我城有不少默默耕耘支援打工仔的民間組織,我們將會有一系列網上報導,讓讀者理解他們的處境,和聆聽他們堅持為工人服務的心聲。...
226
Jun 12, 2018
我是脫北者
作者:Kim Cheol Ho(化名),2012 年到達南韓生活的脫北者。於南韓就讀大學,同時在媒體上撰寫文章,講述在北韓的生活。鳴謝北韓戰略中心協助聯絡作者。 在北韓生活的時候,我父母的工作是瞞着北韓政府幫助韓戰的離散家庭重逢。 © Edward N. Johnson -...
294
Jun 12, 2018
真正要守的法度
張達明,香港大學法律學院首席講師。 **更正** 根據受訪者提供的資料,本文於13/6/2018 作出以下修改:張並非前監警會主席,而是監警會前委員;文章提及張「我都成日衝紅燈啦」並不正確,應為:「我有時都會在沒有車的情況下衝紅燈過馬路」;內文提到「他要說的是,法治與否,...
683
Jun 6, 2018
資訊何時得自由(節錄)
莫乃光:立法會資訊科技界議員、公共專業聯盟成員、專業議政成員 「如果政府資料可以隨時被消失或隱藏,我們還能如何追究責任?」 在這個「後真相」時代,當爭議事件東窗事發,官員或權貴往往用各種說法為自己開脫,以轉移視線或掩飾過失。橫洲公營房屋發展項目在「摸底」後被縮小,政府說...
61
Jun 5, 2018
公民的健康空氣盒子(節錄)
龍子維,編著《再造香港》及《重構香港》,健康空氣行動社區關係經理,影子長策會成員 「可否讓全港700萬人都參與公民科學,成為社區的監測者呢?」 其實完全沒有想過自己會去做民間數據研發,尤其是缺乏程式設計和電工的背景。有的只是對「公民科學」概念的熱誠,以及對一切難以檢驗的數字...
62
Jun 1, 2018
數據基建由「零」開始(節錄)
黃浩華:開源軟件開發者,香港「零時政府」發起人,倡議開放數據 「如何降低市民接觸原始數據的門檻,更有效監察政府施政?」 只要看看一般市民對社會事務的見解,就會發現香港的數據長久以來既不足夠,亦不流通。大家在討論的時候,根本無法利用數據來作判斷,不是瞎子摸象就是以偏概全,於是...
130
May 31, 2018
與命運相連的水- 東江水的前世今生
1965年之前,香港沒有東江水,只有北來的深圳水。若不是1963年遇上史無前例的旱災,連深圳水庫的儲水量也達至死水位置,香港便不會於1964年簽訂《關於從東江取水供給香港、九龍的協議》,71公里長的東江水管也不會越境而來。(photo source:...
1,920
May 30, 2018
每個香港人的天文台(節錄)
林超英,香港天文台台長(2003-2009),香港中文大學地理與資源管理學系客座教授,香港環境運動委員會主席 。 「20多年的實踐,證明政府擔憂公開天氣數據會『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是過慮的。」 「快要行雷落雨了,要迅速離開啊!」路旁的朋友一邊收拾攝影器材,一邊好心跟我說。我...
71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