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精選系列


Breakazine! 的自問自答
身為傳媒,反思媒體,找死!我們斗膽用一期的篇幅,跟讀者思考自己在讀什麼,是否值得讀下去,實在是找死。來到尾聲,不反躬自問不公道。就讓我們這班一直在小眾媒體盲衝直撞的傻人,也回顧 Breakazine! 這 7 年的成長之路,分析自己是怎樣的媒體。...
Jul 27, 2016
332


不要只用考試來評價我
( 原文刊於Breakazine! 009 《後填鴨時代》,2010,本文曾作小量資料更新) 《陰質教育》是劇團「好戲量」其中一齣極受歡迎的舞台劇,自2003年上演以來,劇本因應社會 不同處境而修訂,差不多每年都重返舞台。到2015年,《陰質教育》已在12年間15度公演。(...
Jul 13, 2016
62


歲月是把怎樣的刀
俞若玫,愛綠,喜海,文字人, 寫小說、詩、劇場文本,評論, 也策劃展覽及文化活動。 成立了社羣藝術組織「銀青乒乓 」。 親愛的: 從老到死,遙遙長路,可能是,可能不是。 如果妳真能活到 70 歲,應該是首老歌。沙沙澀澀。 用了一生去演練。...
May 30, 2016
81


時不與我的70歳
黃飛鵬,獨立電影導演。畢業於香港 城市大學創意媒體學院,《十年》5 片 中《冬蟬》導演;其他作品包括《寂 靜無光的地方》及《池之魚》。尤其相 信電影不只是代表着它的自身,而是 呈現一個狀況或一段關係。 老的我: 記得艾紀嗎?那個跟你一樣,永不放過自己的艾紀說過:「年齡都...
May 26, 2016
114


探索「老的美學」 ── 專訪《那一天我們會老》美術總監胡卓斌
「你覺得這期Breakazine!怎樣?」 一邊翻閱最新一期《那一天我們會老》,胡卓斌一邊笑着問道。就好像一個魔術師試探着:你能看到我在入面玩了什麼花樣嗎? 面對如此簡單的問題,竟一時啞口無言。看見的第一印象無疑是「好靚」,而對於「靚」如此深刻的原因是,它竟然與我們的老年拉...
May 23, 2016
146


刻畫純樸的感動 -專訪版畫師胡詠樺
圖畫就是通往他人的眼晴的門,像是說「與其要我告訴你,不如你來感受我的世界吧。」《那一天我們會老》入面卻有幾扇「門」比較特別──線條簡單而深刻、色彩欠奉卻帶出獨有的沉靜氛圍。那是版畫師胡詠樺的創作,也是Breakazine!首次以版畫用在版面及訪問的設計之上。...
May 16, 2016
295


天水圍桃花源記(節錄)
要對付退休之痛,就要狠狠地不玩資本主義的遊戲,行社區共享經濟模式(sharing economy),簡單來說亦即是重回到「以物易物」(barter),打造「免費社區」。「一來解決通脹問題,二來讓老人家可以參與社區,重獲身分,這個很重要。」...
May 13, 2016
102


別背叛今天的我
浩銘伯伯: 我不知道,你有沒有這個機會在 70歲時讀到這封信,或許你已經不在人世,也許你獨自在監牢中讀着,又或者你摟着坐在大腿上的孫兒,把這封信讀給他聽。但無論如何,這些話都是 43年前年青的你留下來的心聲。 在你 70歲時,香港已經有我們今天爭取的全民退休保障嗎?有標準工...
May 12, 2016
39


足球易擋 生活難守
「難得仍有些人際關係、江湖地位,就幫忙支撐一班年輕人的足球發展吧,幫得幾多就幾多。」 ——盧國華 一代港隊鋼門盧國華(盧sir),踢過多支甲組隊伍,也是港中大戰的大功臣葉鴻輝的師傅,今年67歲了。足球員的「退休」年齡比一般人早,他早已從綠茵場上退下來,但到今天,他還在不同的...
May 5, 2016
333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