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重訪:「田嘢」麥浩盈

讓餐桌出現一棵本地菜,背後要花上幾多努力?

text / MD photo / andy wong



2015年,推廣本地生產的組織「港嘢」,跟「一小步」策劃「有得食。好好食」專題,一起去農田摘本地菜,即席煮一頓飯,並辦一場「本土盆菜派對」;希望以有趣的企劃,拉近城市與農田距離,並讓大家透過飲食了解似是遙遠的東北議題。


五年過去,當新界東北新發展區計劃上馬,同時卻有不少農地復耕;要吃一棵本地菜,是艱難了還是容易了?「香港人對本地菜的認識是豐富了,但人與土地還是很有距離。」是故「港嘢」成員之一麥浩盈,近年跟戰友林耀群(Nicole),把「港嘢」延伸成專注本地蔬菜共購計劃的「田嘢」。



2015年初麥浩盈(右2)跟「港嘢」及「一小步」眾成員,共同策劃「有得食。好好食」專題,一起拜訪「菜園村農業先鋒田」農夫馮汝竹(右4)。

問:身為城市人,為何會與本地菜、本地生產,拉上關係?


浩盈:我是透過龐一鳴在2011年發起的「唔幫襯地產商的聖誕」行動,與我在2013年自組的組織「橫街小店」,與小店熟稔起來。那時我和朋友走訪農田及生產商,發現本地農產品其實相當豐富,但當年小店(橫向)與本土供應商(縱向)的關係有點零散和斷裂,例如不太多店舖會向本地生產商取貨。於是我和五位朋友在2014年一起成立「港嘢」,會去不同地方做到會,又舉辦過幾年「今晚,我約咗港嘢食飯!」主題晚餐,後來再找餐廳合作做「『日常』小革命」餐單。全都用上本地食材煮飯,做過很多嘗試,讓人體會本地生產的美好。至今我每年秋天去看塱原的米田,仍然會感動到喊 —— 香港能有自己出產的米,米田又養活那麼多人和生物,置身其中真的很感動。


問:那麼辦游擊式活動的「港嘢」,為何後來演變成擁有固定舖位的營運模式呢?


浩盈:不少參加過「港嘢」的朋友都說,不知哪裏買到本地菜。另一方面,我們常鼓勵人去買本土農產,但卻不了解收菜、物流、經營菜店以至賣菜等實際運作,又談何支援本地農夫呢?機緣巧合下,2017年遇上一個吉舖,於是就嘗試開店去回應以上兩點。我們更想做一場向消費者展示全店售賣本地生產的實驗,因為不只瓜菜,稻米、醬料、生活用品都可以是本地農業的延伸。


問:「港嘢」後來延伸了「田嘢」,只賣本地農產,對嗎?


浩盈:透過在「港嘢」的經驗,聽住農夫的故事,令我們對香港的土地很有感覺,領悟到自己與大自然的關係其實很近。為嘗試做本地生產共購計劃,「港嘢」於2017年延伸了「田嘢」出來,進深叩問人如何與大自然共生,城市如何與農夫和土地同行:方法是讓客人透過訂本地菜,接受「田嘢」每星期送上一個不能選擇種類的菜包,他們嘗試從菜包中的蔬菜打破固有的飲食習慣,繼而學懂尊重土地生產。 放眼再看,客人是有份支持農戶,讓農夫繼續透過耕種中照顧土地,最終支持農田中的生態發展(包括人類)。雖然這是很緩慢、很微小的過程,但是很美麗。


Nicole:我則在2017年10月成為「田嘢」成員,那時剛從澳洲回來,就正式跟浩盈起動共購計劃。


問:在「田嘢」有沒有讓你們鼓舞的片段呢?


Nicole:有時有客人說他們不再訂菜了,原因是決定主動去農場、農墟買本地菜,我們會形容他們「畢業了」,很高興。又曾經有位訂了三年菜包的客人,因忙碌而沒再續訂,但她說了句:「你們的菜包陪伴我兩個小朋友長大。」原來她的小孩每星期都很期待菜包送到的一刻,孩子又會等媽媽回家才一起打開菜包!


浩盈:早前社會氣氛低迷,有客人收到菜包後也無力煮食。幸運地有客人自製食譜,並經我們分享予其他訂戶;他們得到食譜就慢慢動力煮飯了。



現在,浩盈、女兒山兒與拍檔Nicole(左起),藉着「田嘢」供應本地菜予訂戶,拉近城市人與土地的距離。



問:「田嘢」成立了幾年,已成為你們工作甚至日常生活中,重要的部分嗎?


浩盈:我大學畢業時已有感香港的職業種類十分狹窄,整個社會只是在鼓勵人做其中一個推動發展的小齒輪;所以一直想嘗試開闊社會的多元性。透過「田嘢」,我想女兒見識主流社會以外的世界,知道人有很多種,並了解自己和大自然是有關係,像她現在三歲多,去農田會自己去摘番茄吃!而即使有了女兒,我仍覺得自己要工作與發展自己,才能做到她的媽媽;在「田嘢」工作,就是我所喜歡和所相信的。


Nicole:「田嘢」就是生活的一部分啊!我們每天都吃「田嘢」的菜,更住到農田旁邊,與田地不能分割。



問:你們覺得未來的「田嘢」會變成什麼模樣呢?


浩盈:這個問題很難答呢……過幾天就搬舖,希望拉近與客人的距離。我們更想多用幾年的時間,又試試拉近訂戶與農戶間的距離,短期內想嘗試做「風雨互助同行」計劃,當農夫為訂戶生產食物,但若遇到困難,例如農場給天災弄壞,又或基建失修,訂戶能否支援他們?


Nicole:我覺得這是個「問號」。我倆都不是安逸的人,近年坊間出現不少類似「田嘢」的小店時,我們都不斷問「田嘢」的定位在哪?想做什麼?可以再做什麼?這些都需要不斷Trial and error。


浩盈:但總括而言,我們都認為香港農業是positive的,正進行不少好的嘗試。




過往的訪問文章傳送門: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