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離留的背後──專訪鄺志傑

text/Christy photo/Andy


photo by 鄺志傑

草綠色封面,孤寂的背影,獨特的橫幅,便是《離留誌》的封面。過往Breakazine都是直版印刷,相信不少讀者把書一拿上手時,都不解為何會有這樣的構思。箇中的設計心思,由本期書誌的美術總監鄺志傑娓娓道來。


鄺志傑是資深廣告人,《離留誌》是Breakazine與他的第五度合作,《七宗罪》和《我們與性的距離》等設計都是出自他與團隊Tomorrow Communications。不難發現,鄺志傑的設計不是時興的小清新或文青風,反而傾向硬性和暗黑風,他亦直言喜歡沉重的題目,探討離散潮與難民的一期,由他操刀似乎駕輕就熟。


全書選用橫幅是鄺志傑最初得知題目時已有的構思,用意很簡單,就是強調疏離,文章標題亦用上延長線條,來增加距離感。一次他有份參與難民Zaire﹝化名﹞的訪談,Zaire提及昔日落荒逃亡時,匆匆告別年紀尚幼的子女,至彼此有機會親身碰面時,子女已長大成人。聽及至此,同為父親的鄺志傑坦言感觸良多,更肯定在視覺效果上,需呈現一定的距離感。從他為難民Zaire訪問版面所繪畫的草稿可見,左右兩人似乎觸手可及,卻隔著「千言萬語」,正正就是難民的寫照。




不知讀者可有發現,書中每一部分內的照片構圖相近,鄺志傑指取景皆有用意。他解釋Part A的一組照片引入逃生門的概念,十字路口的照片象徵街頭運動,扣連內文的緬甸留學生和香港讀者。綠色鮮明,借代逃生門作為全書主調,「即使你留在香港,都要找個出口,可能是舒緩心情,或者是心理上的安慰。」再者,不同人有不同的去路,以此來呼應封面的眾多逃生門,也是鄺的構思之一。




然而,逃生門的出口看似窄小,人果真能進門嗎?即便毅然選擇移民,亦未必合乎資格,未必能毅然拋低香港的事物。對此,鄺志傑有其一套看法,暗藏寄語於Part D 的三張照片中。細看照片,模特兒分別從窄長的路開始走,行至彎路時仿似看到轉機,到最後開揚景色,再無侷促之感,「留在香港的人未必有好實在的出口,但繼續行,終會找到的」。




至於離開香港的人,是否必然傷感?製作《離留誌》後,鄺志傑漸漸想到另一個思考角度,反倒認為要正面面對離開一事,不應抱有避難的心態,離港反而是一個觸發點,驅使自身去看看外面的世界,嘗試新事物。更指港人條件上可以到外地工作或讀書,比起沒有身份的一眾難民,已是幸運。






與鄺志傑合作過的期數: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