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勞漢傑:瞓進橋底世界



勞漢傑

90 後,「守護兄弟行動」組織者􎍼之一,現為香􎈰基督徒學生福音團契(FES)文字部同工,基督教善樂堂執事,努力學習追隨基督作門徒,敬神愛人。

 

這幾年間,許多人起來關懷露宿者,送湯送所需物品, 不遺餘力;教會更熱衷此道,皆因愛鄰舍是聖經的教導。但一顆熱心,要怎樣作別人的鄰舍,是要邊走邊摸索的。

還記得2012年2月15日的寒冬,食物環境衛生署聯同5個政府部門,粗暴驅趕橋底露宿者,強行將他們的家當和財物視作垃圾棄掉,不許他們取回,此舉叫人不齒。政府以強權欺壓社會中最無權無勢的一羣, 侮辱露宿者的尊嚴。2月22日,我的教會基督教善樂堂就發起「守護兄弟行動」,要保護兄弟免受滋擾, 為他們爭取賠償,亦提供禦寒衣物和食物助兄弟度過寒冷天氣。

稱露宿者為「兄弟」,是因為在行動之初,我們就告訴自己,這並非進行施與受的慈惠活動,而是希望與露宿者連結,猶如兄弟般共同面對艱難。關係是互動的,是彼此生命互滲的友誼,就如教會中弟兄姊妹彼此相顧的情誼。我們盼望把這份情誼延伸至教會四堵牆之外。因為信徒生命的底色就是要去學習彼此相愛, 而且愛得徹底。但這關係是如何建立的?

友誼在躺下來時發生

行動當中,最「徹底」的大概是我們決定要跟露宿者一起睡在橋底。那不單止是為了體驗露宿的苦況,更是重要的表達:「我和你在一起」。

最初一年,「瞓街」的是林國璋牧師,他每周二晚上都到橋底過夜,讓兄弟知道有人站在他們這一邊。看見牧者身體力行地實踐信仰,我受感召加入「瞓街」行列。但「瞓街」並不易,原來睡覺時沒有四面牆, 安全感立時頓失,隨身物品不知放在哪裏,街上行人的一舉一動都很擾人,馬路的車聲很滋擾。沒有家, 我像永遠睡不熟,醒來想梳洗還要行5分鐘路程才到公廁,很不方便。夏天被蚊叮,熱得濕透卻只可撥扇, 颳風時整晚就跟風雨作戰;而冬天寒冷,走進不透風的避寒中心,就要忍受撲鼻而來的「馬槽」味道。但這個時候,兄弟倒過來為我撥扇、點蚊香、撐起雨傘和帆布擋風雨,還請我喝茶。當我以為我的陪伴可以感動他們,其實是他們在感動我。

現在回想,若我們沒有「瞓街」,兄弟就不會那麼願意信任我們,也沒有以後一起看醫生、打官司、辦證件、監獄探訪,甚至辦追思會的經歷。而這亦是「守護兄弟行動」與社會工作(social work)的最大分別- 要成為真正的社會工作者,首先要與人同處,一起生活,然後才能為人做事。

當活動變成生活

當我漸與兄弟相熟,他們才開始找我幫忙。記得有位越南兄弟,他患有嚴重的肝病。有一次,他深夜病重致電向我求救。我和哥哥隨即趕去橋底,送他到醫院, 才得知他病情原來嚴重得要立時上病房。之後,我們不時探病,每次也握着他的手禱告;牧師也探望他, 為他施洗,他最後更成為我們教會的會友。現在,雖然這位兄弟已安息主懷,但這份生命的情誼已植根在我們當中,我至今仍感激他對我的信任。

還有另一位越南兄弟,他剛出獄來到橋底生活時,有次突然昏迷,我跟上救護車送他去醫院。後來,我不時和其他同伴探望他,並為他禱告,但不久後他亦安息了。這次是我人生首次陪伴他人面對死亡,看着兄弟每一下呼吸,心情凝重。這位兄弟的故事被拍成紀錄片《橋底誌》,林牧師遠赴越南,把短片和骨灰, 親手送到他的家人手上。

開放的教會

行動至今4年了,情誼也建立了4年。現在每次為街頭的兄弟送上熱湯,聽他們的艱難時,就想起泰澤團體創辦人羅哲弟兄的一句話:「要讓自己在充滿困難的地方,純然成為一種愛的臨在。」道理無疑是簡單的, 但當你願意行動,進入你所選的現場,察看他人需要, 你的內心世界和外在世界,必在那一刻改變。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