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120呎的煮飯障礙賽





(原文刊於 Breakazine 064 《我現時自己肯做飯》 ,2021年4月出版)

ttext / tiffany (064實習生) photo / andy



「他們最喜歡我煮的炆牛腩、豉油雞翼、蒜蓉雞、咖喱魚蛋、炸薯條、炒花甲、蒸蟶子⋯⋯」聽阿Ling 滔滔不絕地細數她朋友愛吃的拿手菜,追問神技從何而來,原來是獨居自立練就的。


「我自小就自己搬出來住。父母沒教過我煮食,初頭一個月都吃杯麵,要不就買外賣。」還好獨居環境較寬敞,可在個人空間裏自由探索煮食,「開頭煮得很簡單,煮煮吓覺得味道可以改良吓,自己調校吓」,然後無師自通,漸漸烹調出各樣拿手好菜。


然而,居住空間的變化,卻讓這對巧手面對嚴峻的挑戰。



煮食拉扯生活規劃


阿Ling、先生和一雙子女一家四口,一年前遷進西營盤這個120呎的劏房單位。月租7,000元,廚房卻小得驚人,闊度只能僅僅伸直手臂,切、洗和煮都在同一位置,每次煮飯都要過關斬將:切好的食材要先放在客廳那僅放得下三碟餸的摺枱,開爐煮食時再逐碟拿入廚房,「要不斷行出行入,中途想起『哎,還有什麼未拿』又走回頭,很不就手。」煮食步驟也障礙重重,要先洗淨僅有的一隻鑊才能煮下一道菜,但電磁爐火力有限,煮得慢,先前煮好的菜早已放涼。為顧及家人胃口,無奈放下一身大廚好工夫:「不是不煮,但只能煮簡單菜式,少材料,多白烚,吃清淡些吧。」


自己吃清淡些還可以,但孩子很喜歡吃香口食物,阿Ling 於是嘗試炸雞翼,無奈小單位通風不佳,牢牢困住油煙和味道,「整個星期都瀰漫炸雞翼的蒜頭味,牀鋪、枕頭都吸滿味道。」氣味更有可能傳到鄰居家中,「先生下班在𨋢口也會聞到當天的餸菜,問:『今日又食魚?好腥!』」惟恐與鄰居起爭執,連調味料也因怕有燒焦味道而省卻。在這種環境下,多厲害的星級大廚,也只能煮出清茶淡飯吧。


犧牲口味尚算預料之中,阿Ling 沒想到的是,煮食竟成了安排日常生活的中心,每天都得算盡時機。為免衣物吸滿油煙,同時盡量保持食物溫度,她得在先生回家的一小時前快快收衫,匆匆煮飯;而為了掌握先生的回家時間,又要每天晚上六點半準時致電先生詢問,每一步都要做得滴水不漏,「每晚煮飯都像打仗!」


要在廚房斬豬骨也像上戰場,不過阿Ling 是指斬骨後的大清潔,「血水彈滿地板、天花板,最後抹了兩小時!」之後她學乖了,買肉時必先請師傅替她斬骨,無奈附近店舖不肯,只能走到山上的西營盤街市買餸,每次都滿頭大汗。機關算盡的智慧,都是用媽媽的一臉倦容換

來的。



親友鼓勵克服限制


生活雖苦,但有賴身邊親友推動,阿Ling 在空間掣肘下仍努力克服。


「年三十晚炆了鮑魚、冬菇、髮菜,還有蝦和海參!」阿Ling 興奮地展示手機相片裏的豐盛佳餚,原來是她每逢過時過節到奶奶家煮的,「她的廚房有大枱放食材,餸菜款式更多,炸也行,多下點蒜和薑蔥也行,我喜歡怎都行。」聽她語帶自豪,看來是找到盡情發揮的機會了。


雖在奶奶家裏享受到煮食的樂趣,阿Ling 仍未放棄嘗試在自家劏房中煮出好菜,「有次用了三個半小時炆清湯牛腩!平時先生回來覺得飯菜不合胃口,會出去買外賣,不過那次他讚很好吃。」阿Ling 臉上笑容滿足,規劃考量的背後,只因齊人食飯在她心目中最重要,「等到

11點半我也要等先生回家吃飯。個個上班上學,早、午餐我都獨自吃,只有晚餐能一家相聚。」


阿Ling 煮的美食更是維繫友誼的良方。「我們每星期也跟小朋友的同學和其他家長在公園野餐,他們指定要吃我煮的蒜蓉雞!」在劏房如何煮出如此繁複的菜式?阿Ling 解話:「我只用電飯煲焗咋,唉每逢煮這味菜我就煩。」雖是花心神,能與好友共聚,又有美食作伴,已是最大快樂,說着時掩不住臉上的興奮。


笑容雖是滿足,但原來廚神還有一個未實現的渴求:「我想要焗爐,可以焗雞呀、蛋糕呀,可惜先生說太佔空間不買。」言辭間流露失望,同時是她不甘受現實限制的追求,「惟有留待下年差不多排到公屋時再買啦!」小小的劏房,藏着她尚待實現的煮食想像。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