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留白的美學-訪問 ORANGE CHAN DESIGN


負責《唞氣》的兩位設計師 Ming(左)及 Orange(右)

在這高速運轉的城市,充實是美德,飽滿是常態,留白,有時倒令人覺得陌生,甚或一籌莫展。

但這一期Breakazine談情緒,倒是刻意「留白」。全書以白藍灰為主調,色調偏冷,部份文章也拉鬆了節奏,八頁才一個訪問,好經營一個讓人安靜舒展的閱讀經驗。這些心思,原出自 ORANGE CHAN DESIGN 兩位合作無間的設計師,Orange 和 Ming Leung 的手筆。

來到兩人於九龍灣的工廈辦公室,工廈的外牆設計簡約整齊,恰似兩位喜歡的風格。不無巧合,書中風格,跟兩人的氣場也很相似,內斂而感性,讓人心安。

Orange 還記得,最初接到「情緒」這主題時,已感興趣。「近幾年,香港或是充斥着要求人『唔好唔開心啦』的正能量,或是一味崇拜負能量,那在這兩極之間,有沒有媒體可以好好分析和總結這課題呢?」於他而言,這期書誌正好是這樣一個總結,也讓有紙本雜誌情意結的他,首次涉足雜誌。

「做這一期,我們最想營造的是『空間感』。因為我們並不是直接做批判的角色,讀者也不只是被餵食的狀態,我們是想把問題帶給讀者去感受、去思考。」留白,遂為全書的設計基調。

對此,Ming亦有同感:「喜歡空間感,是因為不想『畫公仔畫出腸』。我們喜歡在設計裏面收藏一些小小的hidden message,讓讀者過了一段時間再看,也會有新的體會。而同一個設計,也可讓人有不同領悟。」

空間感的經營

在《唞氣》這一期,怎樣營造空間,帶人進入情緒的世界,兩位設計師狂想過的點子很多。比如以菊花香味勾起喪禮的情緒,以黃藍色對比勾起政治情緒,都是不直接說教,而是借共有的感官經驗,帶讀者面對自身情緒。後來幾經轉折,則拍了三輯「主打」相,放在全書開首、中間(Part B)和結尾,連成故事,與文字互補又遙相呼應。

這三輯相,分別找來真學生以膠袋包頭,表達窒息意象;找來演舞台劇的模特兒,赤裸上身,頸纏通話線,暗示語言傷人、溝通失效;還有請年輕人飄浮在海中,隱喻焦慮迷惘與自由相生。

當中,兩位最深刻的,是學生窒息的一輯。Ming笑說:「我們喜歡玩cult嘢,好認真地做一些不合常理的事情。」 這輯相的意念,源於許寶強教授的一句:討論自殺很極端,但難道活着不極端嗎?「聽完我們就決定,視覺上,也一定要打破禁忌。」

至於Part A的設計,則源於兩人看「眼淚故事」時的觸動,兩人不諱言初看時都眼濕了。Ming說感受到當中的血肉,Orange直言驚喜。這是何以現在每個眼淚故事,也有外框框着,再以灰地承托。「那是想讓每個故事也有一個獨立的空間盛載,好讓讀者有時間停頓,慢慢消化沉澱」,Orange解釋。而哭不出來的情緒故事,則以幾單的簡何圖案來配襯,白灰為主調。

至於Part C的設計,Orange指,他們則是嘗試以一個獨立畫面為每篇訪問的開首,如同伏筆,讓人帶着問號看下去。「像破碎的碗,我們嘗試呈現花的美感;表達夢境時則不取具像化的表達,留一點想像空間給讀者。」難度最高的,則是〈在音樂中感人所感〉。Ming透露,那首歌,他沒想到自己單看歌詞已經落淚了,倒是要以圖像表達歌曲帶來的觸動,讓他苦惱了很久。「最後還未想到最滿意的呈現方法,用了歌譜,是略感可惜。」

簡約不是渣流灘

這期書誌的美學取向,跟ORANGE CHAN DESIGN的其他設計,如電影《十年》的海報和書籍《十年內外》、盧凱彤《賣空氣的人》的MV等,可謂一脈相承。比如Part A所用的幾何元素,曾在《十年內外》出現,亦見於他們為本地樂隊per se設計的專輯《Conundrum》之中。

這確是Orange的偏好:「世界原本就是由幾何圖形組成的。結他的一條 curve,其實也是由很多個圓形組成。那既然簡單線條這樣有力,為什麼要把事情弄得複雜呢?」對兩人來說,這些製作上看似容易的設計元素,背後是對世界的提煉,一種減法的思考。

Ming補充:「就像海報一樣,簡單的畫面,你很快就看到重點。這個用圖像思考的過程,好處就是你會學到怎樣將雜音疏理。」

但這種風格,倒不是人人受落。Ming便笑着說,這風格有時會被認為是「渣流灘」,「沒落過多少effort」。Orange便笑着解釋:「但簡約和渣流灘可是有分別的。簡約是經過設計,每個圖象的擺位、版面的『氣』怎樣『行』、比例怎樣衡量,都是經驗的累積。」

Orange再舉個例,這期書誌有一拉頁寫「情緒簡史」,設計看似簡單,但如何擺放那筆橫跨幾頁的墨跡,他們就拉鋸了很長時間。「我們嘗試以一股『氣』的流動,來象徵時間和歷史的變化。而推前或推後,擺位稍改,已決定了這圖像給人的感覺,是某種思緒的延伸、有飛入來的動感、還是傾向懸空在中央?」現在的感覺端屬何方,兩位倒不想說得太白,留給讀者自行感受。

好設計是互相尊重

談情緒,設計這行業又處於一個怎樣的景況?設計既不是藝術家的個人創作,更是要回應客戶的服務行業,情緒似乎經常難免。Orange也的確有些感慨:「設計市場無疑很大,但是否所有東西都需要好設計,又的確不是。不少時候,有貨就得了,比如車身的設計,只要logo夠大、Jacqualine個樣夠大,讓後面的車看到就行了。」

「那情況是,客戶要求會影響設計師的情緒,情緒再影響作品質素,作品影響市場水平,市場水平再回過去影響客戶要求。當你做不到好作品,好的客就自然不會找你,惡性循環來的。」簡單幾句,其實是有血有淚的話。這是為什麼,他現在寧願接自己喜歡的project,「令自己都做得開心一啲」。

對於何謂「好設計」,Ming則是這樣理解:「我覺得好的設計,是包含了不同單位的互相尊重。」Ming指,通常設計師有情緒,都是因為鬱結無法表達。「但如果對方願意尊重設計,肯聽意見而讓步,那麼換轉,當對方提建議,我們覺得make sense,自然也願意做適當的配合。好設計原是一個互相配合的過程。」

Orange也認同:「正如《海賊王》的路飛說過,我的船上沒有手下,只有夥伴,我希望設計師也不是要fulfill個客的要求,而是一齊朝同一個方向走。」

慶幸在這一期,編輯和設計師想做的,是同一件事:希望讀者為情緒留個空間,在這壓抑的城市,唞一唞氣。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