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Find your own voice@宏恩書院


上星期到基督教宏恩書院分享編輯的工作(係其實編輯是會應邀出席周會講座分享,歡迎PM我們約個時間),感覺好特別,百幾人圍圈坐,好似返咗團契,呢種場合分享,最無負擔。

學校交給我的題目叫做「find your own voice」,係自我追尋。其實講voice,社會上實在有好多人都值得聽,一個編輯有甚麼值得講?

席上我「自爆」了十幾年前和大學學生報的莊員拍的合照。感謝這個小團隊,報社生涯,是我第一次與自己聲音相遇的地方。其實也可以說沒有相遇,因為我發現自己原來一直都係無聲的。

最初上報社「傾莊」,只是因為覺得一班人做報紙好玩,沒想過上到去畀一班人「鑑生」夾住要傾民主、傾六四、傾甚麼謂之客觀……印象中係好緊張,乜唔係要傾吓大學生中意啲乜咩,做乜傾政治(當年係冷感啲)。回想起嚟,套用Breakazine《全民扮學》入面的許寶的說法,其實所謂討論,中學入面一直都係扮的,扮傾、扮學習、扮贊成扮反對,大家在考官面前做一場討論的戲,In a nutshell 都係用來計分。但是進到這樣一個報社會室入面跟人對辯,你才發現自己幾乎連支吾以對的能力都無,講出來的觀點弱到自己都唔想聽,自己的voice又從何說起?

後來上莊做「六四特刊」,有份參與訪問六四的參與者、目擊者、做了十年的義工,聽好多經歷,也負責整理了民運的歷史。第一次去維園,我將整理好的東西,送到參加者的手上。好像印了一兩千份,一下子就派完了。此後多年的維園,自己都沒有缺席。

如果說,參與公共的生活,也是一把聲音,那把聲音其實是由明白他人的真實生命處境、發現對方和自己的關係而來的,而不只是在編輯室裏憑空出現,也不能單憑檢拾他人的觀點而得。在訪問和接觸找到意義和悸動,內心被觸動,甚或發現自己在社會上可以擔當的角色,就是聲音的所在。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