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 讓數盲得看見】
最近發現,社會變化很快,但原來我們仍停留在文盲的年代。驚嚇。
昔日文盲指的是目不識丁,你能閱讀此文,表示你是全港 90% 識字的一羣,是全球的86% 之一。可是,在現代社會生存,太難,讀書識字還不夠,文盲早已被重新定義。
早在1965 年,聯合國已把文盲擴闊至不懂識別現代社會符號之人,例如不能用電腦學習和溝通的「科技盲」,也包括不懂填表格、看地圖、讀統計圖表的「數盲」,統稱為「功能性文盲」。近年,更有人指那些識字卻不讀書的人為「新文盲」,因為未來社會需要不斷學習的人。
只要你活多過20 年,就會經歷被新時代淘汰的挑戰,一切像要重新學習。50 年代出生的人,會受不了別人說這是火箭和穿梭機時代; 60、70 年代出生的,會被電腦化、全球化、知識型經濟等衝擊;80、90 年代的,又要面對網絡資訊時代、社交媒體帶來的挑戰。今天,又湧來大數據時代,半威權、後真相社會,還要面對智能機械人步步進逼。人究竟要學習什麼,才不致成為文盲?是 visual language? 還是STEM?
我們的建議是:要識「睇數」、繼而懂「講數」,還要政府「公開數」,讓我們掌握社會真象,好去公平討論。然而,在這之先,我們先要承認自己是一名「數盲」。
在香港,沒有多少人會細看統計數據。多數人聽見什麼百萬、千億就腦袋麻木,但偏偏我們已進入「有數據有真相」的時代,生活常被一大堆統計數據圍繞,而我們都是各式統計數字其中一個百分點,隨時被詮釋,數盲太危險。更要小心的是,我們同時處身後真相時代,人慣了訴諸情感立場多於客觀事實,數據雖是事實的根據,但隨時也可以成為謊言的助紂。不懂閱讀與批判,公共討論就容易被誤導和蒙蔽,只剩下印象與偏見。
仍記得,年初找莫乃光議員聊天,問他政府數據何以多不公開,他帶着困惑說:「我們不斷向政府要求數據公開,但其實巿民無呢個要求,或許我們根本不知真實數據有多重要。」此話,於我,甚為扎心,也激起我們今期掃「數盲」的決心。
世上最可怕的是,其實是一班眼瞎的人(且不說別有用心),擁着什麼潮流向前,結果瞎子領瞎子,不是迷路就是跌死。大數據時代,傳媒簇擁Like 的數字,政府要智能化只強調網速有多少Mbps,巿民高呼「Big data,正喎」,卻不要求公開數據,也不懂詮釋。Smart City 大概只是Smartass City。
在這一期,我們由學數123 開始,再睇,再講,再求公開澄明。在大數據時代,願數盲得看見,願數據得自由;在後真相時代,請保存那求真的心。
寫於2018 年驚蟄之日
山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