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給香港樂壇寫笑忘書》
作者:陳嘉銘、吳子瑜、海邊欄
內容簡介
曾經高呼要成為「亞洲第一」的新生代寵兒,在舞台上失準後而被眾人指罵、嘲笑;曾經陪着一代樂迷成長的歌神,在爭議後被視為某種老朋友。曾經被指「教壞細路」的百變天后,離世以後,被稱為「香港的女兒」;曾經被視外來者的唱作人,唱著「叮噹可否不要老」,終將成為樂迷的「我最喜愛」。
在流行文化中,潮起潮落是常態,有一夜成名的平民,有一呼百應的明星,卻難有永恆的巨星。在眾聲喧嘩中,很多聲音被抹去、被忽略,但從一些歌手與明星的高低起跌,我們能夠摸出屬於這個地方的獨特心情。
這些年,我們經歷了疫情的無助,離散的失落;回歸日常,又繼續營營役役,擠在金鐘站的月台等候下一班列車,忙得無法出走半日到西貢。但是,戴上耳機,我們能以一首首時代曲,回應生活的喜怒哀樂,撫平內心的一些掙扎。
談下一個廣東歌盛世,或者言之尚早,但此時此刻,努力書寫我們的笑與忘之書──從構築時代開始,撿拾被遺忘的人與歌曲,討論早被社會定型的形象,並繼續探問盛世的可能。
「為着香港樂壇的眾聲喧嘩,由過去來到今天,從遺忘與回憶,再而書寫、緊記。」
作者簡介
陳嘉銘
會Busking的教書人。香港中文大學文化研究博士畢業,專事電影和流行文化,以及動物與生態人文學研究,並在香港中文大學任教期間,自 2012 年及 2015 年分別開設及教授「名人,明星及香港流行文化」和「動物,文化與社會」兩個學科,是為香港大專教育裏,最初出現的明星研究及生態人文課程。近作有《寫在牠們滅絕之前——香港動物文化誌》及《給下一輪廣東歌盛世備忘錄——香港樂壇變奏》(合著)。專欄見於《藝文青》雙月刊〈電影筆記〉,評論文章主要刊於《關鍵評論網》及《端傳媒》。現為任教流行音樂、香港電影、生態電影與動物倫理等學科。
吳子瑜
香港都會大學人文社會科學院講師(前名:香港公開大學),主要任教創意寫作與電影藝術榮譽文學士課程,著作有《給下一輪廣東歌盛世備忘錄——香港樂壇變奏》(合著)、《紫色的秘密:楊千嬅歌影二十年(增訂版)》。
海邊欄
末日未接近時成長於香港,現為文化人及寫作人。本希望透過書寫尋找答案,結果卻不似預期,只能透過無數夾雜著焦慮的問號裡探索自己跟世界的關係。著作有《給下一輪廣東歌盛世備忘錄——香港樂壇變奏》(合著)。
推薦
馬世芳(台灣廣播人、作家)
朱耀偉(香港大學香港研究課程教授)
潘源良(創作人)
黃志淙(電台DJ/文藝教育/策展人)
我真心推薦這本書,祝願他們的情書會繼續寫下去,也希望借此機會與三位真正熱愛廣東歌而又精通文化理論的作者延續「尚未完場的流行歌討論」。
朱耀偉(香港大學香港研究課程教授)
當/時代從大調走向小調/低氣壓把心聲模造成進行曲/大家從唱著唱著/寫著/講著/討論著/Canto pop/我們母語流出來的奶與蜜/依然擁有/與旋律節奏永遠像戀人親嘴般吻合的/一/字/一/句
潘源良(創作人)
無論是分析抑或是感言也好,我彷如登上香港流行音樂的時光列車。透過三位作者的資料和故事,我們可以選擇在左右兩邊的窗,在不同的速度和維度,尋找音樂及文本以內以外的事情,反照社會文化的變遷,自己及身邊人的變化。
黃志淙(電台DJ/文藝教育/策展人)
top of page
SKU: 978-988884-6078
HK$168.00Price
* 團體訂購請電郵至
editors@breakthrough.org.hk 查詢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