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重訪:「動物同路人」麥志豪

動物也是社區的一份子,為甚麼不能與人共存呢?

text / wing lau

photo / 山地 + andy wong



距上次訪問 NPV 非牟利獸醫服務協會執行主席麥志豪(Mark)已是七年前,當時在《貓狗不如》中,他力陳政府應尊重動物生命,投放資源予動物福利工作。這些年來,相關訴求此起彼落, 然而早前律政司決定不起訴深井豪景花園動物高處墮下案件的嫌犯,引來不少批評,質疑有「放生」之嫌。現時的動物政策似乎未能保護動物,動保組織應如何自處?還可以怎樣去推動工作?提倡社區動物多年的Mark,又覺得未來應如何發展?



7年前,Mark已強調動物是社區的一分子,牠們是由人帶去社區的,不能被排除在政策之外。(photo / 山地)


問:律政司不就深井懷疑虐畜案提訴後,仍有信心能夠推動政府去實行動保政策嗎?現今的政治局勢下,民間組織的角色又是甚麼?


民間團體的效用很視乎社會質素,只能說,現在時代改變了,政府態度有很大轉變。我會形容2006-2013年是「蜜月期」,當時政府很願意接見、聆聽,甚至可以說「怕怕地」NGO,我們相對有較高自由度,能給予政府壓力。2013年有一宗燒狗案,不少NGO批評只囚八個月是判刑過輕,律政司會特意邀請我們開會,詳細解釋判刑的考量,甚至日後會主動就某些虐畜案件作刑期上訴,是有接納我們的意見。但再看看早前的豪景花園案,逼到一向親政府的愛護動物協會也發聲,但現任律政司又是甚麼回應?


我們當時仍可以定期會見警民關係科,就不同虐畜案件去商討,與政府機構是能夠交流、合作,即便是2014年經歷雨傘運動後,NGO尚能暢快表達意見,現在卻沒有這個空間了。始終在一個非民主社會,政府要推行甚麼政策,已不再需要顧慮社會看法。以前他們還需要NGO的背書、支持,藉此得到市民認同,因此NGO仍有地位去和政府議價,今時卻不同往日了,我們在這方面的力量已近乎零,在條例、政策上可做的很有限。


所以甚麼《動物福利法》,雖然實際只是過時條例的修改,肯定有不足,我也不會多說甚麼,寧願快快手通過,好過甚麼都沒有。又例如「動物警察」等,很難再有NGO參與,只會是由政府的行政主導。在人治的社會,我們僅能繼續於社區深耕、不停在民間倡議。


問:說到社區,多年來,你一直提倡落實「捕捉、絕育、放回」(TNR)的理念,與七年前受訪相比,這理念在香港有否變得更為普及?


當年大部分人都不知道我在提倡甚麼,直到現在,更多動保圈子的人認識、接納;而社區層面上,坊間以及區議員亦都漸漸明白甚至支持。早在2009年左右,我們便以黃大仙區作起點,為附近狗狗絕育,從初初很多區議員堅決反對,我們便落區逐個街坊聊天,逐隻逐隻流浪狗處理,最後換來的都是區議員好評居多。直到現在換屆,更多區議員關心動物議題,有幾區甚至主動聯繫我,希望能參觀交流或直接合作,感覺都是正面。


當然,老實說,很多人對TNR其實是一知半解,以為只是很簡單幫流浪動物絕育。實際上,我們是要建立一套民間連結,要先了解該區街坊想法、會不會有反對聲音、動物的生活習性又是甚麼,然後嘗試捉一隻來絕育,再觀察反應。始終資源有限,我們不能兼顧18區,很多時只能「教」他們怎樣做。



多年走來,Mark愛護動物的初心未變,惟要讓社會與動物真正共存、政府關心動物權益,仍是長路漫漫。(photo / andy wong)


問:但最近屯門海濱花園全面開放為「狗公園」一事鬧得熱烘烘,仍然聽到不少反對聲音,你認為他們的顧慮是甚麼?


反對的是甚麼人?大多是附近買了私人屋苑的業主,因為樓契列明不準養狗,所以不想遷就少數有養狗的人,不願意讓花園予其他人和動物。就我而言,公園就是公園,不會分甚麼「人公園」或「狗公園」,動物也是屬於社區的一份子,是「街坊」,理應可以一齊使用。如果有人驚狗隻亂吠、亂跑等等,那就設立罰則規管。狗隻沒有戴口罩進公園?罰!主人沒有為狗隻綁上狗帶?罰!我們可以傾討要懲罰的事項,但不可能趕動物走,或者禁止牠們進入。


有些人要我別抺黑他們,說他們不是仇狗,他們也很愛護動物,但卻排斥狗隻進入公園,這就很好笑。舉個例子,為什麼要趕走屯門大媽?我們這樣是不是討厭她們?同樣道理,既然不歡迎動物、不願意與他們共存,為什麼不承認?


有些人混淆了基本概念,看見虐畜會同情、會不忍心吃狗肉,這是人類基本的惻隱之心,但,真正的愛護動物,應該是要尊重動物作為一種有感知的生命,若按照此定義,又怎會拒絕接納動物作為社區的一員,共享設施?



問:面對政府忽略、局勢變遷以及社會的不理解,民間團體還有甚麼可以做?


教育很重要。我近年不斷爭取將動物權益納入通識教育課程,甚至與某些老師設計、研究教材,亦不斷去中學講講座,內容則盡量拉去通識科。其實小朋友很難不愛護動物,例如領養問題,只有大人會計較毛色或品種,小朋友眼中就都是狗狗啊,我們帶唐狗過去講座,他們一樣玩得開心,只要讓他們了解到買賣寵物背後的強迫繁殖以及惡劣環境,就自然願意領養。其次就是落區,繼續進行民間倡議,真正和市民接觸、交流,慢慢「揼石仔式」去宣導動保意識。




過往的訪問文章傳送門: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