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聘請 social campaigner 主攻土地議題 - 陳劍青:未來需要具「全局觀」的人


(資料圖片)

在047《未來工作想像指南》中,我們探討過未來人進入職場時的條件,本土研究社(下稱本研社)成員、城市規劃師林芷筠提及香港的土地問題需要專業的行家建立自己的 mastermind,從根本地地挑戰政府的「發展為本」的主導思維。早前,另一位本研社成員陳劍青在 Facebook 專頁上貼文,宣布開設一個新職位:social campaigner (社會倡議者),而且是專攻土地議題的 land campaigner。

 

本研社一直在推動民間的土地議題研究,social campaigner 的角色,是在甚麼社會處境之下出現?在推動土地議題上,他將扮演什麼角色?對於這份「未來工作」,最直接當然是找來陳劍青,為我們分享他的展望。

陳劍青說,其實以前有好多民間團體都有人搞 campaign,但礙於資源不足,往往屬於義務性質參與。今次則是由一個「民間土地資源專家組」利用資源,招聘一位全職 campaigner,恆常推動與土地議題相關的倡議。

這個崗位的要求,老實說並不低,而說的也不是學歷證書那種資格。「這崗位會負責聯絡、組織專家組想推動/倡議的工作,另一方面要做與土地研究、資料整理,也需要籌辦活動給公眾參與,推動議題帶入社區。」陳劍青解釋說,「你也可以叫他做一個 project manager。」

陳劍青於個人 Facebook 專頁公布的土地 Campaigner 招聘消息,發布後獲得過二百個讚好。

從「回應式」到「全局觀」的思考

「現在民間社會十分缺乏這種搞 campaign 的人,但這工種有實際需要。」陳劍青說。「現在的情況是,面臨很多議題,很多人是關心,但沒有人把它好好組織,帶動議題出來。很多民間組織主要採用『回應式』的工作,如政府出了一項政策,就作出回應。但這不是 campaign,因為它欠缺一種『全局觀』。」

陳劍青進一步解釋他心目中的「全局」:就是一種敏銳的直覺,預視到議題該向哪個方向發展,然後帶公眾向那個方向走。除了策劃層面,在實踐層面還要懂得博奕思考,「香港有很多議題常被說『燒唔起』,就是缺少了懂得博奕思考的人,洞悉『對手』的招數,一早思考好應對方法,才進入具體的實踐。」感覺就像一個「軍師」或者「幕僚」,雖然未必現身,卻一直掌握情況。但要尋找這樣的一個人才,他有多大的信心找到?

「To be honest,有全局觀係好難的。其實正是因為在我的圈子中也找不到,所以我們嘗試公開招聘,看看還有無同路人。我們未必要求他有 100% 的全局觀的,可能有 50% 都符合資格啦。」

大學培訓太多「俾嘢就做」的人

劍青說,難以找到合適人選的根本原因,在於兩大因素,首先是大學根本不會培養到 campaigner。

「大學培訓出來的學生基本上都是一種『俾嘢就做』的人,而不是具備策劃能力的人。」

除了大學的「產出」不合用外,民間團體的資源也不足,缺乏培訓土壤予人自學,難以栽出花朵。「資源不足意味着,一個人難以長期就一個議題去策劃動員,無法累積實戰經驗,例如應對傳媒的技巧,組織議題,把訊息傳遞給公眾等等。」倒是曾經搞過社會運動的人會較靈活,「因為他們的博奕思考方面較強。」

隨着社會「處處火頭」,其實不難想像,social campaigner 將是民間組織極需要的工作,卻又難以成為強調經濟效益和回報率的主流想像那種「吃香」的位置。「在香港,做倡議工作的人往往要透過自我剝削的方式去維持生活。因為這社會不賦予它職業資源,也不視它為一份工作。」所以,陳劍青是建議,「假若大家覺得 campaigner 這工作重要,可以當社會投資來助養他們,支持他們的倡議工作,令社會更美好,其實我們最後都會得益。」事實上,現在他們正在請的這個位,也是靠小額眾籌、自負盈虧擠出來的。

陳劍青說,他也不知道 campaigner 這行業最終能否「燒得起」;不過,他是寄語民間志士把握機會,還承諾會把十年來的倡議心得傾囊相授。「現時社會充斥着沒有用的工作,雖然工作有錢,但做完後會覺得沒有什麼意義;商業是上有價值,但實質上沒有價值。」

「社會上許多人都是在做又空虛又無價值的工作。但 campaigner 這項工作是有意義,係香港好需要的人才。」

這個願景,會否令你也想一試?

 

立即到讀冊電子書店購買Breakazine! 047《未來工作想像指南》電子版!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