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eakazine 主題眾籌試驗計劃(2018年8月)
【緣起】
Breakazine 處理社會議題的方針,多不以是否受市場歡迎而決定內容,而是以現刻社會所需要的討論與出口,作深度而具反思性的探討。10年以來,書誌製作了超過50個主題,涵蓋弱勢社群、土地正義、社區經濟、民主政治、綠色議題等等,發揮智庫(Think Tank)般的倡導作用,啟發了不少民間組織、社工、教師、媒體工作者、大學生及初職者等等。可是,製作深度議題極需資源;而不以市場主導,亦意味著書誌的銷路並不能與一般消閒雜誌一概而論。如情況持續,書誌縱有想法與目標,以文字形式記錄和傳開的可能性,就會面對極大困難。
因此,我們決定啟動一些實驗,向外公布擬推動的議題與製作的書誌題材,盼望對題目有興趣也有負擔的朋友,按主題方式捐款,資助我們的製作費。每一次的題材所眾籌的內容也不盡相同,歡迎你細讀我們的主題簡介,甚或提供意見。
這一次我們會推出現時間在製作的《仲有路走》(暫名)作為眾籌主題。凡超過港幣100元的捐款,將獲得由突破機構所發出的收據。
再次謝謝你的參與,讓我們繼續為香港的未來思考和建議。
主題:總有路走 (暫名),2018年10月出版
【計劃背景】
這是一個關於「路」的故事。
不知道你有沒有過以下的經驗:
明明面前是目光可及的距離,卻因為面前路多車多,被迫繞了大圈;
走在社區中,腳底卻離地,因為我們只能以點對點的天橋代步,我們變成輸送帶的貨物;
走在繁忙時間的地鐵站,擠迫得幾乎無法呼吸,改乘巴士卻也飽受塞車之苦……
今日我們的城市的發展思維,仍然依懶汽車作為主要交通工具,而用馬路形成連接系統。馬路隨著城市的不斷發展,愈加稠密與複雜,形成了「馬路為先」的城市結構,人的行動與居住環境,均需讓路給馬路。
隨著城市不斷擴張,汽車不斷增多,馬路愈建愈長,但路多車更多,引致更多的擠塞;居民也須遷移到更遠的地方居住,然後靠汽車或擠上大型公共交通工具通勤;石化燃料消耗增大,造成更嚴重的空氣污染,影響我們的健康。在香港,有接近9%巿區土地用來興建馬路,而這些馬路多為愈來愈多的私家車而興建,反倒破壞了我們的居住環境,這是否一個公平及可持續的發展方式?
上世紀末興起於歐美的新都市主義(new urbanism),提倡更加以人及社區為本、更健康及可持續的發展方式,而walkable city(易行城市)及bicycle city(單車城市)的理念,也在過往十年進入我們的眼球,成為城市進步的標誌。香港面積小、社區緊密,為何未能形成以單車與步行穿梭社區為主導的健康城市,卻只見一條又一條把人架於半空的巨型天橋,與將人收藏於地底的地下步道?
愈起愈多路的未來,我們仍有路走嗎?
【目標】
透過一系列先行者訪問及實驗,根本地反思現時馬路圍城的發展思維,並探討單車友善、易行城巿等概念的可行性,嘗試附上可供讀者實踐的指南,探討更具人性及可持續的城巿發展方向,為城巿擠壓的未來,尋找出路。本書同時也希望能成為推動步行及單車組織的「入門書」,為有興趣從生活實踐的朋友提供紮實的理念基礎。
【內容特點構思】
1. 以繪本形式,細說今天城巿格局的形成;
2.製作「地圖王」或「行街指南」等,鼓勵讀者一起體驗輕騎與徒步之新發現
3.「新道路使用者手冊」:如何透過上路,重新呈現一個適合我們生活的 human scale?
4. 追訪從自己開始行動的先行者;一個社會有5%先行者,就能產生改變;
【預期製作時間】
2018年
7月初
構思期
2018年
7月中
資料搜集
及初步訪問
2018年
8月初
進行密集實驗及拍攝記錄、進行眾籌
2018年
8月底
完成書誌初稿
及進行設計
2018年
9月中付印
10月1日出版
【眾籌目標】— 港幣100,000 元
此筆款項包括了本期部分的製作費用,包括按期交予合作設計單位的費用(以最優惠價錢計算)、以及用於印刷、用紙、訂裝及運送約5500本書誌等費用。你的支持,將能大大減輕書誌團隊的財政壓力,並成為推動可持續的城市發展及生活方式的助力。
支持者將會在刊印在該期書誌的鳴謝名單內;也可獲得全體製作團隊簽名記念本以及書誌的特別版徽章作為紀念!
請填寫以下表格支持:
1. 本次眾籌將以慈善捐款形式處理。如捐款額達100元,突破機構將為捐款者提供收據,請提供姓名與郵寄地址。
2. 以電腦瀏覽本頁效果較佳。
3. 本次專題的內容框架及處理方式可能會按需要而改動,以達至更佳的呈現效果。
4. 如有查詢,可往突破書誌 Breakazine 之 Facebook 專頁以短訊聯絡。